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

皇帝们爱不爱国?



中国历代统治者,莫不要求他的臣民爱国,而臣民们也以爱国为己任。但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自己爱不爱国,就无人敢问,无人能管了。按道理说,在家天下 的皇权专制社会,皇帝乃一国之主,国家者,乃皇帝的国家,他们应要比一切爱国的臣民更加爱国,但是了解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中国的皇帝们,大多奢侈贪婪,除少数人崇尚俭朴之外,大多是一朝登上皇帝的宝座,便不顾国家是否贫穷,人民是否困苦,滥用民力,耗费巨资,大造宫殿 园林。宫殿园林造好,还要广选天下美女及珍奇宝玩,以供自己享乐。皇帝奢侈贪婪,挥霍铺张的结果,往往使国力穷竭,民不聊生,距亡国不远,甚至使国家在他 那一任便彻底玩完。秦始皇赢政阁下修造长城,也许可以列在爱国的名下,但他大造宫殿园林陵墓、广选天下美女以供自己享乐,却是标准的祸国殃民的勾当。他自 13岁继秦王位时,便为自己建造陵墓。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工期长达40年,动用了70余万工役。他吞并六国,自立为“始皇”之后,又大造宫殿、广选美 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云天。”后来又他为修建阿房宫,从全国各地征集工役70多 万人,从百里之外的北山乃至千里之外的四川、湖北等地采集石材木料,耗资无算。遗憾的是,陵墓和阿房宫还未造好,他阁下便翘了辫子。他死后,其子胡亥又继 承乃父的遗志,发誓要“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狠抓“享乐工程”,继续修造阿房宫。由于耗资太大,国库空虚,他便加重税赋,层层盘剥,逼着咸阳周围 300里内的百姓把口粮拿出来,以供修建阿房宫的工役之用。建成的阿房宫“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庞大的建筑 群,遍及咸阳内外200 余里。为了使他爹的陵墓完工,又征集工役数十万人,大干了两年。爷儿俩如此折腾的结果是民怨沸腾,烽烟四起,秦王朝仅支撑了13年便宣告灭亡。
历史上象秦始皇父子这样奢侈贪婪,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皇帝,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后赵太祖石虎、齐郁林王萧昭业、北齐幼主高恒、隋炀帝杨广、唐 玄宗李隆基、唐懿宗李凗、宋徽宗赵佶、金海陵王完颜亮、明神宗朱翊钧……而将国家亲自断送己手的皇帝,也是代不乏人。隋炀帝杨广先生,便是这些亡国皇帝中 的代表人物。该阁下未干皇帝之前,倒是南征北战,为南北统一立下过功劳,但他一上台,便大兴土木,广造宫室,比赢政先生更会折腾。他为了修建东都洛阳,每 月征集的劳役多达200多万,修好的建仁宫,苑囿相连,方圆达数百里。此后,他又“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 奇兽,以实园囿。”为了外出游玩,他又大造舟船,仅此“旅游工程”一项,就“所役工十余万人,用金银钱帛鉅亿计”。该阁下不但奢侈至极,而且荒淫至极。他 征集数万工匠,用几年时间建造极其华丽的“迷楼”,从民间选了数千美女居住其间,整日泡在美女堆中,纵情淫乐,不理朝政,“每一幸,有经月不出”。后来被 迫从洛阳逃到江都(今江苏扬州),仍整天沉湎于酒色。由于他“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荒淫无度,穷奢极欲,对百姓长期残酷地敲诈掠夺,给人民带来 无穷的灾难,全国各地义军蜂起。公元618年,干皇帝14年,祸国殃民14 年的杨广,终于被叛将所杀。一年之后,隋朝便灭亡了。
赢政爷俩和杨广的胡折腾,虽然导致朝代的灭亡,严格说起来,还不能算是亡国,因为顶替他们干皇帝的,仍是中国人,汉朝取代秦朝,唐朝取代隋朝,只不 过是皇帝易人,江山改姓,其国仍在焉。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宋高宗赵构、明思宗朱由检者流,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而人民也随之饱尝了做亡国奴的 痛苦。号称“风流天子”的赵佶,也是个骄奢淫逸的家伙,该阁下在位期间不仅大造宫殿园林,而且专门设立苏杭应奉局,大肆搜刮江南奇花异石。据史籍载,役夫 们将那些高广数丈的巨石“载以太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拆闸,数月方至京师。”那些官吏打着赵佶的旗号,动辄闯入百姓家中,只要看上谁家有可供玩赏 的花木奇石,便用黄纸一盖,并派人看护,然后折门毁墙,将其运走。许多百姓被逼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该阁下不仅奢侈无度,而且十分昏庸,他宠信蔡京、童 贯、王黼等六个奸佞,当时朝野称其为“六贼”。赵佶得此六贼相助为虐,疯狂搜刮天下财富,以供个人肆意挥霍,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相继爆发了宋江、方腊 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崛起于北方的金国,在灭掉辽国之后,挥师南侵,使宋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不久,京师开封便被金军攻陷,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恒做了 金人的俘虏,北宋也随之灭亡。当时的金国并非现在与汉族共处一国的少数民族,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北宋的灭亡,是真正意义上的亡国。而亡国的根本原 因,则是由于皇帝奢侈昏庸,怠弃国政,任用奸佞所致。沦为俘虏的赵佶被金帝封为“昏德公”,这一封号,对他来说,真是名副其实。
国家于危急存亡之际,总会有一些爱国志士涌现出来,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竭尽全力抵抗侵略者。这些爱国志士的英勇行为,更加反衬出那些不顾国家 安危,只顾保全自身权力的丑恶嘴脸。公元1125年(宋宣和五年),金军直抵黄河北岸,有宋徽宗赵佶连气带吓,竟昏死过去。他醒来后,便决定禅位于长子赵 恒,自己做太上皇。赵恒即位,称钦宗,改国号为“靖康”。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三,金军渡过黄河,兵临汴京城下。赵佶吓得失魂落魄,在蔡京、童贯 等六贼的簇拥下,带着后妃仓惶南逃。此时京师震恐,大臣们均以为都城不保,议请钦宗“暂避敌锋”,也即逃跑。时任行营司参谋官的李纲,挺身而出,向钦宗献 抗敌之策。当大臣们无一敢领兵御敌时,李纲表示:“陛下不以臣庸懦,倘使治兵,愿以死报。”钦宗临时任其为尚书右丞,继而下旨任其为东京留守。一芥书生李 纲就这样成了保卫京都的统帅。在李纲的率领下,军民奋起抗敌,接连重创金军。金人知难取胜,得到钦宗割让三镇的诏书,并据亲王为人质后退兵。金军一退,逃 跑的赵佶回到京都,爷儿俩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又开始朝朝宴饮,日日笙歌,置边事于不顾。整日寻欢作乐倒也罢了,那赵恒竟担心李纲深得军民之心,日后可 能危及自己的权位,找了个借口,将李纲调离京都。在外地任职的李纲曾上疏提醒钦宗:“秋高马肥,敌必深入,宗社安危,殆未可知。”但钦宗却置之不理。结果 不出李纲所料,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军大举南下,四面包围东京,赵恒及诸大臣束手无策,急召李纲回京。李纲立即率勤王之师驰援,但未到京师,城已失守,赵 佶、赵恒爷儿俩被金兵俘虏北去,北宋也随之灭亡。
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却拣了个便宜,在南京即位,干上了皇帝,即宋高宗。在他统治下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该家伙的所作所为,要比赵佶、赵恒还要可 恶。他由于害怕抗金胜利,迎回赵佶爷俩,使自己的皇帝干不成,不惜一味向金国求和,并且一再压制、贬谪、杀害爱国将领。他开始曾任李纲为宰相,但他听信主 和派的建议,多次派使节到金国议和。坚持抗金卫国的李纲当然为赵构所不容,结果他任宰相仅75天便被赵构罢免。后来竟被诬以“国贼”等罪行,一贬再贬,先 是贬谪鄂州(今湖北武昌),后又被放逐到海南岛。此后李纲虽被召回担任过地方官,但一直无所作为,年仅58岁便抑郁而死。《宋史•李纲传》对他作了这样的 评价:“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朱熹则称李纲是“一世之伟人”。然而这位爱国英 雄,却被真正的国贼诬为“国贼”,真是黑白颠倒。
另一位爱国英雄宗泽,其遭遇也与李纲相似。北宋未亡时,宗泽就在抗金斗争中屡立战功,民族英雄岳飞,便是他发现并一手提携起来的。北宋灭亡,赵构干 皇帝,宗泽曾求见赵构,献复兴大计。当金人又一次要求南宋朝廷割地时,他上疏极力反对,并毅然请缨,抗击金军。他在赵构面前慷慨陈辞:“臣虽驽怯,当躬冒 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哪知赵构表面上把他夸奖一番,却根本不采纳他的建议,并且随即将他外调到青州任知府。后来在李纲的推荐下,宗泽被任为 开封知府。他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社会秩序,招抚活动于黄河南北、太行东西的民间抗金义军100余万人,屡次大败来犯的金军。他接连20余次上疏请赵构回 京城主持抗战大计,赵构不但置之不理,而且罢免了李纲的宰相之职,从南京逃到了杭州。宗泽因而忧愤成疾,病危时曾悲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临终前,连喊三声“过河”,赍志而殁。
与李纲和宗泽相比,岳飞的命运更加悲惨。岳飞早年目睹家乡遭受金军蹂躏的惨状,愤而投军。后随宗泽北上抗敌,屡立奇功。赵构干皇帝后,他曾上书数千 言,建议赵构北上亲自主持抗金,其中有言:“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这样的建议当然不会被赵构采纳。1129年,岳 飞率部在江南一带抗击金军,连战连捷,收复失地多处,被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成为南宋抗金主力军的统帅。后来,岳飞率军北伐,接连予金军以重创,各地民间 抗金义军纷纷响应,声威大振。岳家军经过数年浴血奋战后,进抵汴京附近的朱仙镇,与金军兀术所部展开大战,大获全胜。兀术兵败后逃回汴京。岳飞当时心情十 分振奋,对诸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不料当岳飞的“恢复中原,迎回二帝”的壮志就要实现时,赵构怕岳飞真的迎回二帝,自己将要让出龙椅,便 听从早与金人勾结的卖国贼秦桧的建议,于一日之内连发12道金字牌,严令其退兵。岳飞无可奈何,悲愤而泣,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回到杭州 后,便被秦桧诬以“谋反罪”而杀害。
纵观中国历史,自夏朝以降的500多个皇帝当中,确有少数人励精图治,以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为己任。他们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倡俭戒奢,轻徭薄赋…… 在他们执政期间,国家的政局比较稳定,甚至出现过繁荣昌盛的局面。但是大部分人一朝登上皇位,便把国家当作私有财产,当作自己的大家当,任意挥霍享用,或 按照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他们奢侈贪婪,荒淫残暴,专横刚愎,一意孤行,对人民疯狂地掠夺,对臣民残酷地杀戮。在他们统治期间,政治腐败混乱,奸小擅权 横行,忠良遭害,民不聊生。这些家伙,虽然对臣民极其凶狠残暴,一遇外敌入侵,却惊惶失措,软弱无能,或扔下臣民仓惶逃跑,或割地赔款屈膝求和。他们为了 保住皇位,以使自己能够继续挥霍享用国家这个大家当,可以舍弃部分国土,可以残杀爱国将士,可以勾结侵略者联手屠杀爱国的百姓。在这些祸国殃民的皇帝的统 治下,一切爱国的良策,只要使他们的皇位受到威胁,或被他们怀疑将受到威胁,都不会被采纳。不但不会采纳,献策者还会遭到贬谪、屠杀乃至满门抄斩。一切爱 国的行动,如不是对他们保全皇位有利,也一样会遭到禁止或镇压。爱国志士的下场不是像李纲、宗泽那样遭打击与冷落,便是像岳飞、袁崇焕那样惨遭杀害。总而 言之,在不但不爱国,而且祸国的皇帝的统治下,爱国的言行是招灾惹祸的根苗,而爱国的人民只能空怀壮志,做一个庸庸碌碌的顺民。
衡量一个百姓爱不爱国,其基本标准很简单:在和平时期,他能为国家建设而出力;遇外敌侵略时,他能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这就是爱国了。我们用这个基本 标准来衡量一下历史上的那些皇帝,看他们爱不爱国,恐怕要求不高。但就是这不高的要求,多数皇帝却达不到,有些皇帝甚至站到爱国的反面,成为历史上臭名昭 著的祸国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