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0日星期日
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宝宝被空调吹成面瘫,妈妈们注意了!
事件回顾:半岁妞妞睁眼睡觉吓坏家人
半岁妞妞熟睡时,一只眼睛竟然微睁,吓坏家里大人。昨天下午,妞妞被奶奶抱到武汉市中医院,确诊为面瘫。最先发现异常的是妞妞妈妈,她在喂奶时发觉孩子嘴角歪歪的,奶水都洒在了外面,一只眼睛合不拢。
天热长时间吹空调、吹电扇的人多了,出现在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面具脸”一下多了起来。科主任易平说,她一天约接诊20余名患者。导致面瘫的因素,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妞妞的面瘫,很可能与抵抗力下降有关,吹冷风也是重要诱因。
中医治疗面瘫,主要靠针灸舒经通络,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及时治疗症状可很快得到缓解,拖延则可能造成永久的面部失协。易平提醒,眼睛闭不拢,嘴角歪斜,漱口漏水,是面瘫的典型症状,一些患者还伴有疼痛和味觉减退。
她说,夏季防面瘫,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无论使用风扇还是空调,都不要对着面部直吹。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不要立即冲凉水澡。治疗期间的面瘫患者,可对着镜子练习皱眉、微笑、噘嘴等动作,有助康复。
宝宝吹空调应了解9大原则
夏天酷热难耐,给宝宝用空调降温不是不可以,但要掌握一点的方法,否则会疾病缠身。
No.1 注意使用时间
剧烈运动后,切勿不要让宝贝立即进入空调房,以免使张开的毛孔骤然收缩,从而受凉致病。如果宝贝外出回来出汗较多时,要先等汗液退去时再开空调,开启空调前,最好将宝宝身上的汗擦干,并换上干爽的衣裤,避免宝宝受寒。
No.2 温度适宜,温差不宜过大
即使天气闷热,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26~28度比较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另外,夜间气温低,应及时调整空调温度。
No.3 注意空调风向
宝宝在空调间时,父母要注意一下空调的吹风口,切忌把空调的出风口对着宝宝。由于宝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直接久吹,风力过大,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过度降低,易引起疾病。
No.4 定时通风换气
空调房要注意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一般开机1~3小时,就需要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时间大概为20-30分钟。妈妈们也可以开空调的房间可以开一道小窗,有利于空气交换。
No.5 需要时刻保湿
在空调房间里呆久了,常会口干舌燥,是因为身体中的水分被冷气蒸发,宝宝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难适应。因此,父母最好常给宝宝吃水果蔬菜,多喝开水,以补充身体的水分。
No.6 空调要做到定期清洁
大约每隔半个月,就要把空调上的空气过滤网拆下来用大量的水冲洗,室内空气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家长们也可以从超市购买空调清洁剂,自己动手清洁空调,这样既省钱又方便。
No.7 最好多穿一件
空调开放的房间,时间一长宝宝会感觉稍微有点冷。这时有经验的妈妈们会选择给宝宝穿着纯棉材质的短袖和七分的中裤,或者给宝宝加一件衣服并且给宝宝穿上袜子。防止宝宝着凉和肚子痛。
No.8 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
由于各房间存在温差,宝贝如果呆在空调房里,最好不要频繁将宝贝抱进抱出(比如夜间让宝贝上厕所、喝水等),否则宝贝容易因温度变化适应不良而患上感冒。
No.9 气温不高时,多带宝宝到户外去
不要让宝宝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间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最好带宝贝到户外活动,可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日光浴,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今天才知道原来不能随便过生日,不得不学的常识
今天才知道,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 过生日似乎是大部分人热衷的事情,许多朋友还一年过两次生日,即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都过,一年得两次生日礼物。
其实,从中国位理学和命理学角度来看,过生日是有讲究的。
有一次一位南方的老板要给自己的妈妈过70大寿,说愿意出资上百万,将在海内外的亲朋好友都请回来给自己母亲祝寿,还要穿统一服装。风水郑博士对他说:不可!老板问:为何呢?郑博士回答:你想想在中国,亲朋好友什么情况下才会穿同一服装?如果你坚持给你母亲过生日,很可能意味着最后一次给你母亲过生日,也意味着的可能是最后一张全家福。在此郑博士如是说并非空穴来风。郑博士不主张祝寿60岁到80岁的人轰轰烈烈过生日祝寿,是因为中国命理学上有此说法:
一个大寿能消耗8—10年的寿命。
不仅仅如此,位理学还认为人的出生是经历由神到人再到神的过程。
1、人从出生到16岁,这个孩子是“神”不是人。我们都可以给孩子过生日,哪怕是大张旗鼓都不为过。
2、人从17岁到59岁,已经从“神”转变为人,可以过生日,但是要根据当地习俗过生日。比如通常逢十过生日要提前一年,比如30岁过生日通常在29岁完成;而且很多地方“过三不过四”,即三十岁生日可以过,而四十岁生日不能过。
3、人到了60岁,已经是六十甲子轮回一次,故而,从60岁开始到80岁为止,是不能大张旗鼓过生日的。过去坊间和位理学都认为,人一旦到了60岁,就 不能过生日了,因为怕“提醒”阎王爷,早早将过生日者“一笔勾走”。此次曾志伟60大寿郑博士认为是不妙的,如何不妙?朋友们不言而喻。
4、人到了80岁,又从人转变为“神”,因此也就可以过生日了,而且可以大张旗鼓过生日了,即使登报纸庆贺生日大寿都无碍,因为已经是“神”不是人了。
5、凡是当年冲犯太岁的朋友,都要谨慎过生日。可以“悄悄进行,打枪的不要”。
特别提醒:
1、中国传统的位理学意义非常深远,人的岁数不同其运势也不同,因此过生日是高调还是悄悄过也不尽相同,朋友们需要认真研读对待。
2、已经到了60岁的朋友更应谨慎过生日。可以在家悄悄过生日,不可张扬更不可高调,否则可能从此麻烦跟着来。虽然有朋友提前一年过生日,比如在59岁过60岁的生日,还是要谨慎为宜。
3、过了80岁的朋友,就可以大张旗鼓过生日,因为通过过生日,能得到许多正能量,对于寿星可以延年益寿哦。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你以为黄瓜只是用来吃的么!
黄瓜能为身体补充水分
如果你很忙,没时间喝水的话来一根冰冰凉的黄瓜吧~ 黄瓜里有90%都是水,能够很好的很愉悦的补充你流失的水分哦!
黄瓜可以排毒
黄瓜里的水分在你的身体里就像是一把扫帚来为你扫除身体里的那些欲望废物。经常吃黄瓜还可以溶解肾结石哟。
黄瓜能为你补充每天需要的维生素
黄瓜里含有大多数你身体每天都需要的维生素:A,B和C。补充这些维生素能增强你的免疫系统,让你容光焕发。加上胡萝卜和菠菜的话更加强大哦。涂在皮肤上也是极好的,因为它含有每天需要的大概12%的维生素C。
黄瓜能提供亲服矿物质
黄瓜富含钾,镁和硅。好多spa都是用黄瓜来敷脸呀。
黄瓜有助于消化和减肥
由于黄瓜高水分低热量,所以减肥的人吃黄瓜是极好的!煮汤或者做成沙拉都很不错哦。如果你不喜欢那样也可以用脆脆的黄瓜沾低脂酸奶或者奶油,也很不错呢!嚼黄瓜对你的咀嚼肌也是一个锻炼,而且黄瓜里的纤维能够帮助消化,还可以作为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黄瓜对眼睛好
把黄瓜切片敷眼睛上可以治疗黑眼圈这个大家都听过。事实上它对眼袋和副总确实有着不错的功效,因为它里面含有的物质有消炎的功效。
黄瓜能对抗癌症
我们已知黄瓜含有:开环异落叶松脂素,落叶松树脂醇和松脂醇。这三种木脂素能够有效降低几种癌症: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
黄瓜能治疗糖尿病,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
黄瓜的汁里含有能刺激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激素,这种激素被公认是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种叫做黄瓜固醇的化合物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黄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钾,镁等能够有效的帮助调节血压。这就是为什么低血压和高血压都要吃黄瓜。
黄瓜清新口腔
黄瓜汁能够治愈病变的牙龈。切一片黄瓜然后用舌头把它按在你口腔的上部一分钟,植物生化素能杀死有害细菌并且还你一个清新口气。
黄瓜能让你的头发和指节更光滑
黄瓜里的神奇的光物质硅能让你的头发和指甲变得光滑强韧,黄瓜里的硅和硫都能帮助你长头发。
黄瓜能促进关节健康,减轻关节炎和通风的疼痛
黄瓜里的硅能够加强结缔组织,从而使关节更加健康。当和胡萝卜汁混合后,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里的尿酸水平,从而缓解痛风和关节炎的疼痛。
黄瓜能治疗宿醉
为了避免第二天起来宿醉的头疼你可以在睡前吃几片黄瓜。黄瓜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糖和电解质来补充你需要的营养素,于是宿醉的头疼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黄瓜能保持肾脏健康
黄瓜能降低你体内的尿酸水平,让你的肾们更加的健康
你车上的后视镜调节对了吗?(司机必读)
我知道你已经不是第一天开车,而且你已经看过不只一篇教你怎么调后视镜的文章,对么?
忘掉那些。
为什么?因为那些调试方法始终没有帮你消灭盲区。
下面我们来看图分析一下。
你坐在车里,看右侧后视镜,一般是这样的:
大多数教科书般的方法告诉你这样是标准的,呈现1/3自己的车身,2/3显示的是什么在你车的右边。
现在我们看一下从车内后视镜向后看到的景象:
我们再看一眼从右前车窗看出去,得到的景象:
有哪里不对吗?我来告诉你。
看上面两图的标红区域,你会发现,外后视镜中的红色区域(景物)和内后视镜中的红区(景物)是完全相同的!换言之,你在外后视镜中看到的不是你的侧方,是后方!
那怎么做是对的?
首先记住,尽可能在安全的区域、车辆静止时进行调节操作。
调左侧:把头贴近左侧车窗,将左侧后视镜向左外展,直到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的车左侧翼,停止调节。
调右侧:把头挪到车内中央区域(两前座之间),将右侧后视镜向外展,直到在镜中看不到自己车的右侧翼,停止调节。
这会让你很不适应、很不放心对么?
我们开看看视野有了什么变化:
在刚才相同的停放位置,我的右侧突然出现了一辆车(静止在那里)!而这是之前我在镜中根本看不到的。
现在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把车向前开出3米左右,直到那辆车出现在我的车内后视镜里。
上图中,你可以看出,侧后方这辆车从车尾到前门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我们再看右侧外后视镜:
我们看见那辆车(上图)的车头和翼子板、前轮等出现在视野中。
内镜+外境,这样我们几乎没漏掉那辆车在我们正常视线中的任何一部分。
现在我把车向后倒6米(相当于最初位置的3米之后)。现在看一下我的内后视镜。
你看见,右侧外后视镜中出现了那辆车的后翼子板和后轮。
现在我们看右前窗外:
我们看见了这辆车的车头!在这个角度,我们几乎不需要转头,它就在我们的余光之中。
我想,这个说清楚了吧?
这个调节车外后视镜的办法,大大减少了我们不断的转头的机会,而每一次转头都藏着一次追尾的可能。你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地适应一下这个新方法。
别担心,行进中你最不需要看的,其实是你自己的车。(自恋除外~)
如果你还觉得我是在忽悠你的话……
没关系,阿郎为你找来英国CAR AND DRIVER杂志2010年的一篇旧文,看懂文章后面一张示意图就够了。
文中说,著名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早在1995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倡议广大车主将车外后视镜的角度调节得尽量外展,就可以尽可能避免视线盲区。文章主张车外后视镜外展到尽量与车内后视镜不出现重叠区域。
这个主张让习惯了在外后视镜中看到自己车身的司机们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一旦调整并适应,安全系数将大大提升。这让你在向两侧车道并线时更得心应手,而且也省掉了安装盲区监测系统的高昂费用。
按照这个调镜的位置,两套后视镜分工就非常明确了:车内后视镜用来监测从正后方开来的车辆变化情况;而两侧的车外后视镜只用来监测两侧车道的车辆情况。
我们来看示意图:
图注:
图中蓝车为本车。
图1:当车外后视镜调到这个位置,镜中能看到左后方的红车,而看不到蓝色的本车侧翼。
图2:这个位置,能看到本车侧翼,而左后方的红车进入了视线盲区。
图3:车内后视镜,能清晰看到正后方黄车和某个角度下的右后方绿车。
图4:尽量外展的位置,当绿车从车内后视镜消失,立即出现在右外后视镜中。
图5:传统的调镜角度,右外后视镜可以看到一点正后方车辆,也能看见本车和右后车道车辆。(因此人们感觉很有安全感。)然而盲区很大。
OK,祝大家行车安全。
忘掉那些。
为什么?因为那些调试方法始终没有帮你消灭盲区。
下面我们来看图分析一下。
你坐在车里,看右侧后视镜,一般是这样的:
大多数教科书般的方法告诉你这样是标准的,呈现1/3自己的车身,2/3显示的是什么在你车的右边。
现在我们看一下从车内后视镜向后看到的景象:
我们再看一眼从右前车窗看出去,得到的景象:
有哪里不对吗?我来告诉你。
看上面两图的标红区域,你会发现,外后视镜中的红色区域(景物)和内后视镜中的红区(景物)是完全相同的!换言之,你在外后视镜中看到的不是你的侧方,是后方!
那怎么做是对的?
首先记住,尽可能在安全的区域、车辆静止时进行调节操作。
调左侧:把头贴近左侧车窗,将左侧后视镜向左外展,直到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的车左侧翼,停止调节。
调右侧:把头挪到车内中央区域(两前座之间),将右侧后视镜向外展,直到在镜中看不到自己车的右侧翼,停止调节。
这会让你很不适应、很不放心对么?
我们开看看视野有了什么变化:
在刚才相同的停放位置,我的右侧突然出现了一辆车(静止在那里)!而这是之前我在镜中根本看不到的。
现在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把车向前开出3米左右,直到那辆车出现在我的车内后视镜里。
上图中,你可以看出,侧后方这辆车从车尾到前门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我们再看右侧外后视镜:
我们看见那辆车(上图)的车头和翼子板、前轮等出现在视野中。
内镜+外境,这样我们几乎没漏掉那辆车在我们正常视线中的任何一部分。
现在我把车向后倒6米(相当于最初位置的3米之后)。现在看一下我的内后视镜。
你看见,右侧外后视镜中出现了那辆车的后翼子板和后轮。
现在我们看右前窗外:
我们看见了这辆车的车头!在这个角度,我们几乎不需要转头,它就在我们的余光之中。
我想,这个说清楚了吧?
这个调节车外后视镜的办法,大大减少了我们不断的转头的机会,而每一次转头都藏着一次追尾的可能。你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地适应一下这个新方法。
别担心,行进中你最不需要看的,其实是你自己的车。(自恋除外~)
如果你还觉得我是在忽悠你的话……
没关系,阿郎为你找来英国CAR AND DRIVER杂志2010年的一篇旧文,看懂文章后面一张示意图就够了。
文中说,著名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早在1995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倡议广大车主将车外后视镜的角度调节得尽量外展,就可以尽可能避免视线盲区。文章主张车外后视镜外展到尽量与车内后视镜不出现重叠区域。
这个主张让习惯了在外后视镜中看到自己车身的司机们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一旦调整并适应,安全系数将大大提升。这让你在向两侧车道并线时更得心应手,而且也省掉了安装盲区监测系统的高昂费用。
按照这个调镜的位置,两套后视镜分工就非常明确了:车内后视镜用来监测从正后方开来的车辆变化情况;而两侧的车外后视镜只用来监测两侧车道的车辆情况。
我们来看示意图:
图注:
图中蓝车为本车。
图1:当车外后视镜调到这个位置,镜中能看到左后方的红车,而看不到蓝色的本车侧翼。
图2:这个位置,能看到本车侧翼,而左后方的红车进入了视线盲区。
图3:车内后视镜,能清晰看到正后方黄车和某个角度下的右后方绿车。
图4:尽量外展的位置,当绿车从车内后视镜消失,立即出现在右外后视镜中。
图5:传统的调镜角度,右外后视镜可以看到一点正后方车辆,也能看见本车和右后车道车辆。(因此人们感觉很有安全感。)然而盲区很大。
OK,祝大家行车安全。
订阅:
博文 (Atom)